object-c学习笔记

分享者:陈辉     2016-03-03

最近开始学习object-c,分享一下学习oc的经验以及对oc的理解,其中难免会有错误,请大家理解。

对初学者来说,objective-c存在了很多令人费解的写法,当然也包括我!

我刚开始看oc的代码的时候:这是什么东西,怎么这么多中括号,还有一堆“+”,“—”号是什么东西,不是说好的c的超集,怎么完全看不懂!

 然后慢慢了解发现:哦,用法还是那样子嘛!

 

下面我们开始学习oc。

object-c与c一样,文件分为头文件和源文件,扩展名分别为.h和.m。.h表示头文件。头文件包涵类的定义、类型、方法以及常量的声明

.m表示源文件。这个典型的扩展名用来定义源文件,可以同时包含c和object-c的代码。

我们先来看一段代码:

//类的声明
@interface Student : NSObject  
{  
    NSString *studentName;  
    NSInteger age; 
	id: birthday; 
}  

-(Student*) initWithNameAndAge:(NSString*) name setAge:(NSInteger) age;  
-(void) printInfo;  
-(void) setStudentName: (NSString*) name;  
-(void) setAge: (NSInteger) age;  
-(NSString*) studentName;  
-(NSInteger) age;  
@end  


 
//类的实现
@implementation Student  
  
-(Student*) initWithNameAndAge:(NSString*) name setAge:(NSInteger) age  
{  
    self = [super init];  
      
    if ( self ) {  
        [self setNameAndAge:name setAge:age];  
    }  
      
    return self;  
}  

-(void) printInfo  
{  
    NSLog(@"姓名:%@ 年龄:%d岁",studentName,studentAge);  
}  
-(void) setStudentName: (NSString*) name  
{  
    studentName = name;  
}  
-(void) setAge: (NSInteger) age  
{  
    studentAge = age;  
}  
-(NSString*) studentName  
{  
    return studentName;  
}  
-(NSInteger) age  
{  
    return studentAge;  
}  
  
@end  


 
//调用
Student *student = [[Student alloc]init];  
[student setStudentName:@"张三"];  
[student setAge:10];  
[student printInfo];  
[student release];  

@符号,可以把它看成是C语言的扩展。@interface是类的声明,直到@end结束。其中Student是类名,冒号后面的NSObject父类。

关于oc中类的继承:它不支持多继承,如果要实现多继承的话,可以通过类别和协议的方式来实现。

在花括号中间声明了3个实例变量,分别是NSString,NSInteger以及id类型,其中id是object-c新加的一个数据类型,它可以代表任何类型。

我们发现,在对象类型的右边都会有一个*号,是因为在oc中,所有的对象变量都是指针类型。但是id类型已经被预定义为指针类型,所以不需要加上“*”;

后面是方法的定义。一个方法定义包含了方法类型,返回类型,一个或者多个关键词,参数类型和参数名。

在object-c中一个类中的方法有两种类型:实例方法,类方法。实例方法前用(-)号表明,类方法用(+)表明。

 

如果有多个参数,如下方法定义:

 

-(void) myFunction: (NSString *)param1 secondParam: (NSString *) param2 thirdParam: (NSString *) param3;

 

可以理解为(方法的数据类型) 函数名: (参数1数据类型) 参数1的数值的名字 参数2的名字: (参数2数据类型) 参数2值的名字 …. ;

 

接下来是类的实现。类的实现是从@implementation开始到@end结束。

 

oc中调用方法的写法和c的的差异也非常大。

[[Student alloc]init]这句代码用来定义一个对象,alloc是指分配内存,init是指初始化,也可以用new关键字来定义对象,如:[Student new]。

但是我们最好还是使用第一种方法,为什么呢?因为使用第一种方法,你可以使用自己定义的init方法来做一些初始化。比如initWithNameAndAge方法。

在initWithNameAndAge方法中,self = [super init]是要求父类做(父类的)初始化操作。后面的if语句的作用是在尝试设置(本对象的)缺省值之前验证父类是否初始化成功。

我们调用一个类或实例的方法,也称为给这个类或实例发消息。类的实例称为“接收方”。所以,通用方法调用的格式也可以理解为: [接收方 消息]。

[student release]是指在使用完student对象后释放student的内存空间。

这是对以上代码的讲解。当然,oc的知识点不可能再上边代码中完全展示,那么我们来看看其他的oc的知识:

1.在oc里,包含头文件有比#include更好的方法#import。它的使用和#include相同,并且可以保证你的程序只包含相同的头文件一次。相当于c中的#include+ #pragma once的组合。

2.在oc中,bool类型的定义如下:

typedef signed char BOOL;  
  
#define YES      (BOOL) 1  
#define NO       (BOOL) 0 

可以看出,其实bool也是 char类型,其中yes代表1,no代表0.

3.在oc中, 所得的实例变量默认都是私有的。

4.协议是oc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特性,从概念上讲,相当于c++中的纯虚类的概念

一个协议其实就是一系列有关联的方法的集合。

协议中的方法并不是由协议本身去实现,相反而是由遵循这个协议的其他类来实现。换句话说,协议只是完成对协议函数的声明而并不管这些协议函数的具体实现。

//协议的声明
@protocol myProtocol <NSObject>  
@required  
-(void) protocolNameA:(NSString*)string;  
@optional  
-(void) protocolNameB:(NSString*)string;  
@end 

协议的声明是从@protocol到@end结束。

上面协议的名字为myProtocol。尖括号中的NSObject本身也是一个协议,其中定义了很多基本的协议函数。

协议接口分为required和optional两类。

required顾名思义是说遵守这个协议的那个类“必须要”实现的接口,而optional则是可以实现也可以不实现的。协议接口的定义和普通的函数定义是一样的。

//定义一个类遵循这个协议
@interface myClass  <myProtocol>  
@interface myClass :NSObject<myProtocol>  
@interface myClass :NSObject<myProtocol, NSCoding> 

上面分别是三种不同的情况。编译的时候编译器会自动检查myClass是否实现了myProtocol中的必要的(@required)接口。

 如果没有实现则会发出一个警告信息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有继承自myClass的子类,这些子类也是会自动遵循myClass所遵循的协议的,而且也可以重载这些接口。

 

5.委托是一种对象,另一个类的对象会要求委托对象执行它的某些操作。

 套用最通俗的一句解释:B需要完成一个操作,但他自己并没有实现这个操作,而是交给了A去完成。

看如下代码:

A_View.h: 

@interface AViewController : UIViewController < UIBViewDelegate > 
{  
 BView *m_BView;  
}  
@end  

 

A_View.m

- (void)viewWillAppear:(BOOL)animated  
{  
 m_BView._touchdelegate = self; //设置委托  
 [self.view addSubview: m_BView];  
}  
- (void)ontouch:(UIScrollView *)scrollView  
{  
    //实现协议  
} 

 

B_View.h:

@protocol UIBViewDelegate <NSObject> 
@optional  
- (void)ontouch:(UIScrollView *)scrollView; //声明协议方法  
@end  
 
@interface BView : UIScrollView<UIScrollViewDelegate>   
{  
 id< UIBViewDelegate > _touchdelegate; //设置委托变量  
}  
@property(nonatomic,assign) id< UIBViewDelegate > _touchdelegate;   
@end  

 

B_View.m

@synthesize _touchdelegate;  
- (id)initWithFrame:(CGRect)frame {  
if (self = [super initWithFrame:frame]) {  
 // Initialization code  
 }  
 return self;  
}  
 
- (void) touchesBegan:(NSSet*)touches withEvent:(UIEvent*)event  
{  
 [super touchesBegan:touches withEvent:event]; 
 if(_touchdelegate!=nil && [_touchdelegate respondsToSelector: @selector(ontouch:) ] == true)  
  [_touchdelegate ontouch:self];  //调用协议委托  
}  
@end  

 对于以上代码的解释,简单来说就是在b view中首先定一个协议,然后设置一个委托变量,在a view实现协议中的方法。

然后把b view的委托变量设置成a view(即b view委托a view办事情),事件发生后,用委托变量调用a view中的协议方法

 

返回